7月2日,泰山科技学院艺术传媒学院“乡村100绘”基层赋能实践团的志愿者们,着五彩颜料与创新灵感叩开社区大门。他们以墙绘为媒介,让艺术与生活在社区墙面激烈碰撞,不仅为冰冷的建筑注入鲜活色彩,更将解压疗愈的温暖力量融入日常,为社区居民打造出充满人文温度的精神家园。


实践团志愿者走进社区后,没有急于创作,而是花费大量时间与居民深入交流。通过走访问询了解大家对社区环境的期待、生活中的压力来源。志愿者发现,社区老人曾投身到社区治理中,渴望在墙面看到,社区妇女爱好丰富,期待冰冷的墙壁可以缓解生活压力,社区的孩子们则向往在这区这小小世界之间看到童话般绚烂的阳光。


很快,在社区的一处墙面上开始了创作,多元元素在社区墙面交织碰撞。团队将现代抽象艺术与社区的贩卖机融合,画笔勾勒出充满趣味与正能量的画面:“贩卖快乐”的红色自动售卖机里,装满笑脸图案的“快乐因子”;巨型黄色笑脸搭配“热爱生活 保持快乐”的标语,醒目又治愈;大胆撞色强烈视觉冲击,让墙面瞬间挣脱沉闷,成为社区里跳动的“情绪心脏”。




志愿者们握着画笔的手不停歇,在巨型笑脸边缘,用粉紫、橙蓝等色彩做渐变晕染,让快乐有了更丰富的层次。这些别具匠心的墙绘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社区居民的解压“良药”。
暮色渐浓,墙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接近尾声。墙面不再是冰冷的水泥,而是变成了一个立体的“快乐补给站”:传媒学院“乡村100绘”基层赋能实践团创意的思路、居民们的初次尝试、孩童纯真笑容,都被定格在这方艺术天地里。原本点头之交的邻里,会特意绕路,在“快乐墙”前驻足聊天。艺术的力量,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打破了钢筋水泥的隔阂,让社区真正成为了充满温度的“快乐补给站”。


此次行动,是实践团“艺术疗愈进社区”的一次探索——用创意墙绘打破艺术与日常的边界,在互动中重建邻里联结。“原来艺术真的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志愿者吕佳桐在活动总结中这样写道。这份认知的转变,让团队成员不再将这次“三下乡”视为简单的社会实践。深夜复盘时,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着白天与居民互动的点滴,他们更加明白,作为艺术传媒学院的学子,身上肩负着用艺术温暖人心、服务社会的责任。


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感悟与成长,艺术传媒学院“乡村100绘”基层赋能实践团的师生们更加坚定了未来的方向.指导老师吴钦鹏动情地说:“这次活动,是我们探索艺术疗愈社会价值的起点,而非终点。”艺术传媒学院计划在东湖社区设立长期实践基地,定期开展艺术疗愈活动,将墙绘创作与社区文化挖掘、居民情感联结深度融合。期待着艺术传媒学院与东湖社区继续书写动人篇章,用艺术为更多人点亮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供稿:艺术传媒学院“乡村100绘”基层赋能实践团 撰稿:亓迪 摄影:王岳文 王瑞 管彤语 孙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