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资讯速递

【三下乡】出征!让老校舍的脉搏重新跳动

发布时间:2025-06-29    作者:    点击数:

6月29日清晨,泰山科技学院汶阳书院“老校舍·新讲台”乡村振兴实践团一行15名师生,抵达泰安市岱岳区灌庄村,开启对废弃原村小学的功能性改造与文化焕新之旅。这不仅是一次物理空间的翻新,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旨在将承载集体记忆的“历史遗存”激活为充满活力的“当代乡村文化客厅”。

执绿刷:旧貌焕新颜,空间再赋能

抵达当日,团队成员迅速与灌庄村委会对接并实地勘察。这所小学始建于1980年,拥有7间教室,曾见证无数乡村学子的成长,如今却显斑驳:27套课桌椅破损严重,黑板皲裂面积达60%,墙皮剥落,尘垢满布。连日的雨水也使校园道路泥泞不堪,队员们卷起裤脚,踏着泥水坚持作业。经过一下午的劳作,最终换来了整洁的校园路径和重现光亮的教室。目睹劳动成果,自豪感在每个人心中油然而生。

改造的核心在于空间焕新——队员们化身“粉刷匠”,挥舞滚刷,将鲜亮的绿色油漆均匀覆盖在斑驳墙面上。崭新的绿色墙壁让沉寂的教室重现生机与光彩,为后续功能注入奠定了坚实的物理基础。

展专长:光影助农兴,青春显担当

实践团的服务不止于空间改造。结束白天的辛勤劳作,队员们不顾疲惫,转战村支部,发挥专业所长助力当地农产品网络直播。队员们运用视频剪辑等专业技能,调试设备、策划内容、挖掘乡村特色,并在直播间积极互动、答疑解惑,有效解决了村支部长期面临的直播技术难题。从粉刷匠到“新农人”,青年学子以多元服务能力展现了助力乡村振兴的青春担当。

实践团的倾力付出赢得了村民的广泛关注与由衷认可。此次行动不仅显著改善了原村小学环境,更深层意义在于为承载厚重历史的老校舍赋予了面向未来的活力。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他们重塑的不仅是一栋建筑,更是一个凝聚社区、传承文化、启迪未来的公共空间,特别是为后续开展“老年夜校”等项目铺就了道路。风雨中的协作,锤炼了团队精神,也让奉献的价值与坚持的力量深植于心。未来几日,团队将继续以青春智慧,为激活乡村教育文化空间贡献力量。

心声回响:

“从粉刷教室到直播助农,切换的是‘战场’,不变的是服务乡村的心。调试直播设备、帮乡亲们讲解产品时,看到他们眼中的期待和直播后的笑容,感觉专业技能真正落了地。老校舍要成为新学堂,传播好乡村故事也是关键一环,我们责无旁贷。”

——队员赵子晗(敢当书院/远景学院)

“亲手把斑驳的墙壁刷成充满生机的绿色,看着老教室一点点亮起来,那种成就感难以言表。最触动我的是,一位老爷爷指着教室说他孙子就是在这里上的小学。我们改造的不仅是空间,更是几代人的情感寄托。能用所学让‘旧’承载‘新’,这实践值了!”

——队长 刘德涛(海右书院/远景学院)

“看着孩子们这么下力气收拾这老学校,心里头又暖又酸。这地方荒了这些年真可惜。现在好了,刷得亮堂堂的,听说这两天还能让我们来学东西,这主意真好!谢谢这些大学生娃,把我们的念想又给‘拾掇’活了,我们也盼着它快点热闹起来!”

——村民张阿姨

(供稿:汶阳书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