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泰山科技学院汶阳书院“老校舍·新讲台”乡村振兴实践团筹办的灌庄村老年大学,在大家期待中正式开课。焕然一新的老校舍门口,十多位“银发学员”早早等候,目光聚焦于讲台上琳琅满目的瓶罐。今天,由汶阳书院“鉴赏力”课程延伸的首期课程——中草药香囊制作,将在这承载历史的空间里,开启一段芳香之旅。



启新堂:银发求知焕新颜
上午十时,老校舍的木门轻启,首堂课程准时开始。长条课桌上,十二种药材在木制容器中静候:清香的艾叶、芬芳的薄荷、温润的陈皮、醒神的薰衣草……每一味旁都贴心标注着名称与功效。当队长于凯悦(海右书院/大数据学院)揭开薄荷罐,沁人心脾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坐在前排的赵大娘忍不住探身深吸,老人们好奇而期待的眼神,点亮了这座重生学堂的每一个角落。



配百草:巧手甄选寄心意
“爷爷奶奶们,咱们动手配个专属香囊!”队员刘德涛(海右书院/远景学院)话音未落,老人们已兴致盎然地围拢。实践团精心准备的六色绸布小袋,瞬间成了焦点。老人们如同挑选珍宝,反复比对颜色。队员们化身“小药师”,细致讲解:“艾叶驱蚊虫,薄荷提神,陈皮理气养胃……”老人们听得专注,不时提问。“闺女,我胃老不舒服,配点啥好?”李奶奶拉着队长曹可欣(新言书院/淬炼商学院)的手问。曹可欣立刻选出陈皮、山楂片与少许桂花:“奶奶,这三样温和养胃,您试试?”在队员们指导下,爷爷奶奶都制作出了想要的香囊。


传馨香:方寸锦囊凝关爱
最受欢迎的便是驱蚊配方。赵大娘一边认真记着“艾叶+薄荷+丁香+白芷”的配比,一边念叨:“这下好了,晚上院里乘凉,不怕蚊子咬孙子喽!”操作时几片艾叶不慎洒落,队员高玉浩(育英书院/大数据学院)立刻蹲身帮她捻起,又耐心示范如何系紧袋口丝带。当亲手完成的香囊在掌心散发出淡淡药香,赵大娘布满皱纹的脸上漾开如孩童般纯真的笑容,轻轻将香囊贴了贴脸颊。这方寸锦囊,承载着对孙辈的疼爱,也凝结着志愿者的关怀。

课程结束时,很多老人依依不舍,向队员希望参与更多这样的课堂。很多老人自己制作多个香囊,给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带去。药香袅袅,笑语盈盈,这座沉寂多年的老校舍,在银发学员的巧手与欢声笑语中,真正焕发了新生。
心声回响:
“看到赵大娘把香囊贴在脸上的笑容,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值了。她一直念叨着给孙子做一个防蚊子的香囊时眼里的光,能帮他们传递这份爱,特别有意义。”
——队员高玉浩(育英书院/大数据学院)
“从老人们挑选布袋的认真,到为家人多配一个的请求,处处都是温情。李奶奶问我养胃配方时那种信任,沉甸甸的。这堂‘鉴赏力’实践课,让我们更懂了乡村的需求就是最生动的教案。首课成功只是开始,期待更多这样的‘双向奔赴’。”
——队长曹可欣(新言书院/淬炼商学院)
“大学生娃们手把手教,心细着呢!这学堂开得好,明天我还来!”
——村民“学生”赵大娘
(供稿:汶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