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党的生日这天,泰山科技学院汶阳书院“老校舍·新讲台”乡村振兴实践团的脚步未曾停歇。在泰安市岱岳区灌庄村,队员们怀揣热忱,深入街巷宣讲课程,聆听往昔故事,更在老校舍前以嘹亮红歌献礼,为次日焕新启程的“老年夜校”点燃了温暖的序章。



走村巷:传新知承旧忆,银发学堂启幕忙
随着老年夜校开课在即,实践团的宣传热情高涨。队员们深入灌庄村的家家户户,热情洋溢地向村民们介绍着实践团精心为夜校设计的特色课程:美妆美发、香囊制作、漆扇与插花……这些课程,是汶阳书院最新教育成果的乡村回响,旨在为当地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注入新活力。
宣传现场,老人们兴趣盎然,纷纷围拢,眼中闪烁着对“新学堂”的好奇与期待。队员赵延玺(汶阳书院/大数据学院)蹲坐在藤椅旁,聆听老党员张伯伯动情回忆:“这老小学啊……当年窗户透风,也没暖气,孩子们冻得直跺脚。”张伯抬手指向校舍,仿佛唤醒了时光深处关于奉献的坚韧身影。这些鲜活的村庄记忆,让队员们深受触动。


唱红歌:青春声唤赤子心,时空和鸣情意长
走访中,一个温暖的提议迅速成形——团队成员们在村委会搭建的舞台上,用歌声为村里的老党员们送上节日的祝福。全队成员齐上阵,激昂唱响《少年中国说》、《强军战歌》。熟悉的旋律一响起,瞬间点燃了全场,将活动推向高潮。台下观众情不自禁地跟唱,嘹亮的歌声在古朴村巷中激荡回响。几位老党员听到后,也跟随着队员们唱起来,那熟悉的旋律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们记忆的闸门,让他们想起了年轻时唱这些歌的日子。这一刻,青春之声与赤子之心在歌声中交融,完成了一场跨越代际的深情对话,一堂别开生面的“七一”党课。


盼夕晖:登记簿载新期盼,老校静待银发生
夕阳的余晖温柔地洒落,“老校舍·新讲台”实践团这天的“七一”专属活动圆满落幕。这场走街串巷的宣传,如同及时雨,不仅传递了课程信息,更让老人们触摸到了时代跳动的脉搏。对美发、香囊、插花等课程的浓厚兴趣,化作了登记簿上越来越多的名字。看着老人们期待的眼神和逐渐写满的登记页,队员们心中的期待与信心也愈发坚定。明日,这座历经沧桑又焕然一新的老校舍,将正式迎来它的“银发新生”。老人们将在此开启一段求知求美的新旅程,而实践团的青年们,也将继续以青春热血浇灌这片土地,助力古村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心声回响:
“听老人们讲老小学的故事,那些窗外的风声、跺脚声好像就在耳边。那些艰苦岁月里的坚守,比任何书本都震撼。我们记录的不只是回忆,更是村庄的根。能在‘七一’这天做这件事,意义非凡。”
——队员赵延玺(汶阳书院/大数据学院)
“当《少年中国说》的歌声响起,看到老党员们湿润的眼眶,我忽然明白了‘传承’的重量。我们搭建的不仅是老年夜校这个平台,更是连接两代人的精神桥梁。期待明天看到课堂里绽放的笑容!”
——队长 曹可欣(淬炼商学院/新言书院)
“听孩子们讲那些新课程,什么插花、做香囊,我们老家伙也能赶时髦了!这老学校‘活’过来,还教我们新东西,好啊!盼着明天快点来,我也去报个名!”
——老党员、村民 张伯
(供稿:汶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