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15时30分,泰山科技学院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组织“九型助力,全心守望”关爱帮扶实践团一行12人来到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东碾疃村,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以老年人心理健康关怀与九型人格赋能认知教育为核心,通过主题宣讲、互动咨询等形式,为乡村银发群体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状态自我调节”的双重心理健康服务,旨在让新时代的大学生学会如何更好的肩负起社会给予的使命与责任担当。

实践团成员抵达村委会党员活动室后,有序地开展场地布置工作。将印有宣传标语的横幅张贴到醒目的位置,把投影设备特意放大画面以便视力较弱的老人看清,并在每个位置上摆放好印有心理健康知识内容的宣传单页与专门定制印有“解忧锦囊妙计”的团扇。

酷暑难消的下午,仍有数十位老人来到活动室,“听说大学生要讲怎么让心里痛快,还能教我们怎么带孙子,俺们早早就来了。”一位奶奶笑着说。据团队前期调研,该村60岁以上老人中超八成承担隔代抚养职责,自身心理调节需求与隔代教育困惑成为主要痛点。因此实践团以村民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开展了以“健康从心开始”为主题的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主讲老师结合世界卫生组织2024年给出的数据,指出了全球约15%的老年人受抑郁情绪困扰,而我国空巢老人孤独感发生率超50%的当下老年人群体心理健康现状,又从生理机能衰退、社交圈缩小、生活目标转变等维度分析老年心理问题成因。针对提出的问题,指导老师通过张阿姨参加村广场的舞蹈队重获快乐的案例,幽默诙谐的提出了“一二三四五的情绪调节原则”,让每位老年人都要珍惜自己身边的老伴、老窝、老底、老友,做到放跳笑俏聊五个方面的生活状态,老人们纷纷在心理健康手册上记下了“每天给老友打电话”“饭后散步半小时”等自我关怀计划,现场氛围温馨而又热烈。

随后,完满人格心理社社长徐佳静以“九型人格家庭关系”为切入点,巧妙的将专业理论转化为生活智慧。“1号完美型老人常因菜炒咸了自责,不妨试试每天允许自己犯一次小错;7号活跃型老人总闲不住,可约老伙计组个棋牌俱乐部。”在自我认知环节,社长徐佳静同学通过生动案例帮助老人识别自身性格类型,引导8号“领袖型”老人分享组织邻里活动的经验,将性格优势转化为社区参与动力。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依托在校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内容,以及完满教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地活动组织、沟通协调等经验优势,将九型人格理论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的结合,后续,我们也期望可以通过“理论宣讲+个案指导”的模式,为村民提供个性化心理健康服务帮扶工作,以青春智慧为乡村振兴注入“心灵养分”。
(供稿:“九型助力,全心守望”关爱帮扶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