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以为辩论是是唇枪舌剑的表演
我们也曾无数次演练让每一句话都无懈可击
直到站在这里
直面辩题,直面对手疑,直面内心的挣扎时
我们才明白
真正的辩论,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
今天,艺术传媒学院“新生杯”辩论赛历经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的激烈角逐,圆满落下帷幕。我们站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捍卫一个立场,更是为了完成那"第二次说话"——用严谨的逻辑,说出我们真正的心里话。



本次辩论赛以“展现思辨之美,共赴知识盛宴”为核心,吸引全院 16 支队伍、100 多名学生参与,成为展现艺术传媒学子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
辩论赛集训营1.0:百舸争流,初绽锋芒
10月15日,辩论赛初赛在学院教学楼无用楼 311、312 拉开帷幕。 16 支参赛队伍通过随机抽签确定对阵分组,围绕“权益”的核心主题展开首轮较量。赛场上,选手们紧扣议题脉络,从立论环节便展现出扎实的逻辑功底。有的队伍以泰山科技学院完满生活为切入点,用鲜活的校园现象 支撑观点;有的则从艺术创作规律出发,将专业知识与辩论逻辑深度融合。




自由辩论环节成为初赛亮点,双方选手反应敏捷、攻防有序,既展现出对议题的深度思考,又不失语言表达的感染力。评委团从“逻辑架构、论据质量、现场应变、团队配合”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分,最终8支队伍 凭借清晰的思路、严谨的论证和默契的协作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复赛。



辩论赛集训营2.0:精益求精,渐入佳境
10月16日,晋级复赛的 8 支队伍开启“强强对决”。相较于初赛的 “破冰试探”,复赛阶段的较量更注重专业结合。各队伍在赛前充分调研,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设计辩论策略,使辩论内容既具理论高度,又贴近专业实践。复赛中,双方围绕“艺术与科技”的深层关系展开辩论,选手们引用媒体案例、艺术创作理论,将辩论从“观点之争”升华为“价值探讨”,赢得评委与观众的阵阵掌声。经过 4 轮淘汰制比拼,4 支队伍凭借“立论有深度、驳论有力度、总结有温度”的综合表现,成功闯入决赛环节。



辩论赛集训营3.0:巅峰对决,圆满收官
10月17日,辩论赛决赛在敢当书院 202 举行,4 支决赛队伍以“两两对决、积分决胜”的方式展开巅峰较量。决赛现场座无虚席,学院领导、辅导员担任评委,近30名学生到场观赛。



赛中,选手们的表现更趋成熟——立论环节逻辑严密,用“数据+ 案例决+理论”构建完整论证体系;攻辩环节直击对方漏洞,提问精准、回应有力;总结陈词则跳出“胜负之争”,结合四大名著中孙悟空的使命,传递青年学子的思考与担当。其中“海豹突击队”、“辩完开派对”凭借层层递进的论证逻辑、从容沉稳的现场表现、贴合专业的价值表达”,最终斩获本次辩论赛冠军。
赛后,学院副院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辩论赛不仅是一场语言与逻辑的较量,更是艺术传媒学子“以辩促学、以思笃行”的实践课堂。未来,学院将继续搭建此类思辨平台,助力学生提升“用专业视角分析问题、用清晰语言表达观点”的核心能力,为培养高素质传媒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供稿:艺术传媒学院 撰稿:宫毅 李文锐 刘雨州 摄影:王岳文 黄靖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