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新时代青年心理健康建设号召,人力资源管理(本)2023级1班团支部于5月8日下午在汶阳书院203策划推出“掌心寄语,击掌释压”艺术实践活动。该活动突破传统心理辅导模式,通过沉浸式艺术创作与仪式化互动,在班级内掀起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灵疗愈风暴”。

活动现场,同学们以手掌为画布,通过色彩选择与文字书写开启自我对话。有人用深蓝色水彩勾勒焦虑的波纹,又在指尖点缀象征希望的明黄;有人在掌心写下“停止内耗”,随后用荧光笔重重圈画;更有参与者将考研目标拆解成阶梯状符号,让抽象的理想化作触手可及的成长路径。“当压力变成具象图案,突然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可怕。”活动现场的参加者林嘉鑫展示着画满星辰的手掌,表示创作过程像“给情绪做了次可视化体检”。


活动高潮环节,同学们一起列队完成“能量传递链”。随着此起彼伏的击掌声,手绘图案在碰撞中叠印出绚丽色彩,象征负面情绪在群体互动中消解。张琦现场解读:“手掌既是人体压力感知最敏锐的部位,也是传递温暖的桥梁。这种仪式化动作通过触觉记忆强化心理暗示,让个体意识到自己身处支持网络之中。”

区别于传统讲座形式,活动设置“情绪色谱速配”“压力变形记"等趣味关卡,参与者通过完成任务收集治愈能量贴纸。游戏化机制显著提升参与意愿,参与者主动完成全部创作环节。“没想到心理活动可以这么好玩!”刚完成手掌拓印的刘晨曦兴奋地说,“在调色中发现原来焦虑和期待可以共存,这种认知刷新比说教更有效。”

活动负责人张琦表示,此次实践是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我们正构建——艺术表达-仪式共鸣-行动转化三位一体的干预模式,未来将持续推出心灵盲盒、情绪拼图等系列项目,让心理建设真正融入青年成长轨迹。”
撰稿:朱鑫蕊
摄影:张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