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食堂的餐盘碰撞声与吉他弦音交织,当打饭窗口前的长队变成舞台前的欢呼人潮,书院社区·随食唱吧持续升温!继远景学院的音乐盛宴后,4月16日至18日,艺术传媒学院接力登场,以“音为梦响 音你精彩”为主题,为海岳餐厅注入全新活力。没有华丽特效,无需专业门槛,这里只用音乐与热情,让每个路过的人成为青春故事的“共谋者”!



打破边界:让食堂成为“野生舞台”
北方的村庄,住着一个南方的姑娘,她总是喜欢穿着带花的裙子,站在路旁,她的话不多,但笑起来是那么平静优雅……午间11:40,随着《南方姑娘》的前奏响起,很多拎着打包盒的同学停下脚步,围坐到了吧台边,安静的享受一首歌的时间——一场即兴音乐会就此开场。“这真的还是我们每天吃饭的地方吗?”,“没想到吃饭时间还能享受演唱会!”,这是许多同学踏入海岳餐厅二楼的第一反应。
从民谣《南方姑娘》的温柔叙事,到《被驯服的象》的个性演绎,再到《好久不见》的经典重现,多元曲风轮番登场,每一首歌都把传统的餐厅营造成“野生舞台”。



打破日常:在平凡中寻找感官共振
我来到,你的城市,走过你来时的路;想象着,没我的日子,你是怎样的孤独……当《好久不见》前奏响起,有很多观众同学围在吧台前,情不自禁地跟随节奏鼓掌。炸鸡的油香、水果的清甜与舞台边的热情混杂,有人脱口而出:“这让我想起高中校门口的奶茶店!”“原来所谓‘沉浸式’,不一定需要高科技”,一名参与者感叹。当音乐融入端餐盘的手、咀嚼的唇齿,感官体验早已藏在最朴素的日常互动里。
从《好久不见》到《春风吹》再到《年少有为》,无需复杂道具,仅凭食堂的烟火气与青春的热忱,“随食唱吧”便将寻常场景转化为多维体验空间。



打破壁垒:当观众席成为舞台的延伸
不求计分的平等,总有幸福有心疼,生命的起伏要认可,懂一个人也许要忍耐,要经过了意外,才了解所谓的爱……当张萌唱到《特别的人》副歌时,突然将话筒转向观众席,原本低头吃饭的人群如被按下开关,齐声高喊“你是我特别的人”。“我原本只是来吃碗面,结果莫名其妙跟着唱完了整场”,“这里没有观众,只有暂时没上台的演员”,一名大二学生挠头笑道。没有剧本的舞台, 总能诞生最鲜活的剧情。
从《特别的人》到《唯一》再到《莉莉安》,角落里的女生们举起奶茶杯充当荧光棒,随着歌曲的节奏左右摇摆,塑料杯里的冰块叮当作响,竟意外成了清脆的打击乐。 随着最后一首《思念是一种病》的旋律消散,海岳餐厅重归平静,但那些掌声、笑声与歌声的余韵仍在校园中回荡。
“书院社区·随食唱吧”不仅是一场活动,更是一份青春的集体记忆——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音符,唱出不被定义的热爱!



平凡场景中的不平凡记忆
@现场观众孟祥哲
我是被室友硬拉来买饭,顺便凑热闹的,没想到彻底被圈粉了!先不说唱歌的每位同学唱的非常不错,而且当我听见在餐厅里演唱《春风吹》那段的时候,让我想起了初中和好朋友在学校门口炸鸡店,喝着汽水吃炸鸡的日子。原来音乐真的能打破隔阂,甚至是时间的!这几天路过食堂,耳边好像还有歌声在回响,或许这就是青春独有的BGM吧!
@活动主唱王儒智
在很多舞台唱过歌,第一次在餐厅唱吧唱歌,真的是一种很神奇的体验!和以往在宽敞舞台上的体验不同,餐厅唱吧里那种温馨又略带私密的空间,让歌声仿佛都沾上了饭菜的香气,多了一份生活气息。观众们或是低头品尝美食,或是轻声交谈,偶尔抬头投来赞许的目光,这种不经意间的互动,让整个午饭时段都变得特别有温度。
(供稿:艺术传媒学院 撰稿:李清晓 摄影:任一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