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校园生活

非“遗”莫属:将中医理疗楔进现代运动

发布时间:2025-05-06    作者:    点击数:

非遗技术穿梭千年,追溯着人类历史发展的星河轨迹,在校园体育场上的有声呐喊背后,遇见非遗中医带来的治愈。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专家团队携“针”而来,与智能工程学院携手,以中华本真结合现代运动,在育英书院拾级空间将针灸、推拿按摩、拔罐、经络疏通、号脉等中医传统技法融入学院运动队健康管理体系中来,同时科普给广大学生以恰当的运动康复方法,为师生运动员筑起一道传统医学与现代运动交织的健康防线。

守护中医非遗,去接纳、去融合,与现代科技碰头

科技的进步不代表传统中医疗法的淘汰,中医疗法也从来不是守旧派。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副主任、中医经典门诊主任张帅,首先为同学们带来了九种中医体质特征的系统解析,并且针对不同情况实施个性化调理方案。

“通过红外热成像、智能脉诊手环等工具精准评估体质”,生活在现代科技智慧的世界,科技提供更强大评估力量。在号脉寻根促源的静声呼吸中,随身携带的体外监测设备,为问诊提供更长时间的依据。张主任一并传授食疗、穴位按摩等传统养生技法,为师生运动员介绍讲解运动损伤预防与健康管理方案。

传承中医非遗,去运用、去实施,与日常生活衔接

在守护的基础上传承,在了解、接纳的基础上运用实践。生活或许满身包袱,但校园舞台的聚光灯下,中医在生活里可以与大家共舞。康复理疗科王传亮老师在讲座中介绍了多种疗法:物理治疗缓解疼痛、中医推拿、针灸疏通经络,还有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调整心态。针对“低头族”常有的颈肩腰痛支招,并科普运动损伤急救法——“保护、休息、冰敷、加压、抬高”。

当中医不止是药箱里面装着的泛黄的线装书,也不仅是烧的发红的银针。当针灸模型可以被3D打印,当《本草纲目》可以借助AR技术互动,非遗中医也可以融入现代赛博朋克。

体验中医非遗,用人从众的力量感应实践和共创

推动非遗中医技艺在学生群体中的创新传承,彰显体医融合的教育关怀。现场设置“中医技法体验区”和“非遗学徒体验区”。专家详细解答了老师与学生运动员关于自身所存在运动伤病问题。“脆皮大学生”开始冥想,“熬夜大侠

化身知悉“子午流注”的推拿学徒,中医更是心理状态的转变。

在一问一答同时,专家以实践为老师和运动员们进行了推拿按摩与针灸治疗。同时运动员也在专家指导下学习简单的穴位按压和肌肉放松技巧,以此预防在后续的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出现以及保证训练后的放松与恢复。

本次活动中,专家团队为100余名师生讲解普及了中医技艺知识,针对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等不同项目特点制定了“运动损伤预防与防护方案”,并科普运动损伤急救法,为学生和老师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与学院同时开通绿色通道,学生可在日常就健康问题向相关专家咨询。

智能工程学院的运动健儿们屡创佳绩,展现了智能学子迎难而上、锲而不舍的精神。学院将进一步健康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好每一位学生。在未来,智能工程学院要教会学生不仅要治已病,更要教会这些未来工程师用中医智慧“编程”自己的身体,才能在未来人生赛场取得佳绩。

“当银针遇见足篮排,当艾香萦绕跑道”,在这场传统医学与现代运动的对话中,智能工程学院师生不仅收获了健康密钥,更见证着非遗技艺在科技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当年轻运动员们自发用手机记录推拿手法、在朋友圈炫耀讨论时,千年中医文化正以青春姿态续写新的传承篇章。

共创者发声:

我们不仅要培养专业技能,更要守护学生的“革命本钱”。这次将非遗中医引入学院,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也是践行“体医融合”教育理念的创新尝试。

——智能工程学院竞技体育版块指导老师 刘瑞

当八段锦的吐纳之法成为课间操的新旋律,中医在看病的同时还能保养身体。在此次“文武共生”育人模式的破冰实践中,我看到的不仅是传统非遗的代际传递,更是一声在快节奏生活中的振聩——在追逐中关注自己,学会守护。

——智能工程学院辅导员 周洁

参加完这次活动,我收获满满!原本总担心训练受伤,专家们分享的运动损伤预防知识和急救法,让我心里踏实了许多。现场体验推拿和针灸时,酸痛感瞬间缓解,中医技艺太神奇了!我还学会了简单的穴位按压技巧,以后训练后就能自己放松了。这次活动不仅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更让我感受到了中医文化的魅力,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

——智能工程学院200米跳高运动员朱子昂

体验非遗中医,学习中医文化并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感觉自己成了一个传承文明的摆渡人,在呼吸间感受天人合一的生命韵律。无论是体育课后的休息还是健身房后的放松,学到的中医知识都用得到!活动载着千年的智慧,驶向星辰大海。

——智能工程学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23-1班张国利

(供稿:智能工程学院  撰稿:张书铭 周洁 孙颖颖  摄影:新媒体中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