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校园生活

汶河工作坊第103期丨用“植”愈的力量,开启一场心灵的旅程

发布时间:2024-12-14    作者:    点击数:

大雪初歇,冬意日渐深沉,2024年12月,由艺术传媒学院承办的第103期汶河工作坊“关爱心灵,拥抱阳光”心灵旅程活动在瞻岩书院114如期举行。本次活动围绕“辅导员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一主题展开,为辅导员们提供一个互动交流和学习放松的机会,提升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提升贡献力量!

活动伊始,各位老师在艺术传媒学院辅导员刘文香的带领下,踏上心灵列车开启这段心灵旅程。首先,辅导员刘文香对各位参与者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期汶河工作坊的活动流程。

心灵旅程的第一站是专题分享。首先由学校心理中心的张洪进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与责任”的分享。张老师从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出发,深入剖析了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辅导员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沟通技巧。他提到,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借助心理学和九重人格测试来更好的做好心理异常学生的引导工作。张老师的分享内容详实、语言生动,赢得了在场辅导员们的阵阵掌声。

紧接着,远景学院的朱志浩老师也分享了他的故事。朱老师从主题“忙,不茫”,出发,以实际案例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他通过真实案例强调,辅导员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惑和烦恼,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心灵旅程的第二站是随机分享时刻。远景学院徐宗超老师分享道,要用自己独特的IP性格去和学生们进行沟通;智能工程学院周洁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沟通小技巧,就是从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出发去和学生们进行深入沟通;艺术传媒学院张海园老师分享道,和学生相处过程中可以适当示弱,通过需要同学的帮助去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性;此外,智能工程学院王文娟老师也分享了,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作为局外人可能无法快速介入,可以借助其他朋友进行帮助。四位辅导员都结合他们工作中遇到的真实案例,分享了他们面对心理问题时的感悟和处理技巧。通过这几位老师的精彩分享,在场所有参加者都感觉受益匪浅。

治愈学生们的心灵很重要,但是老师们的心灵健康也同样需要治愈。每天面对繁忙的学生工作,难免会出现疲倦。绘画是一种很好的疗愈方法,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的动态冥想,可以帮我们流淌出内心世界,连接上我们的灵魂。本次心灵旅程的第三站是“治愈达芬奇”绘画解压。现场播放着舒缓的音乐,老师们伴随着音乐声拿起手中的画笔,在画板上自由挥洒,将内心的情感通过色彩和线条表达出来,用绘画去治愈自己的灵魂。

整个活动现场充满了温暖的气息,每一位老师都感叹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治愈,现场的各位老师也都积极地分享了自己的绘画作品。这场绘画疗愈活动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温暖的交流。

一颗小小的绿植仿佛自然界的温柔使者,以其盎然的生机和清新的绿意,悄然间能够舒缓人们紧绷的心情。活动第四站是“种一颗心灵绿植”,刘文香老师为大家讲解了绿植的养护小知识。在这个环节,每位老师都认真的去对待手里的小绿植,细心地种植好,同时,他们都纷纷表示,工作劳累一天后看到桌面上的绿植,心情肯定会轻松许多!

今天的相聚是为了更好的明天~随着老师们心灵绿植种植的结束,本次活动的列车也驶入了终点站,老师们的大合照给本次活动写上了个完美的Ending。

此次汶河工作坊第103期活动,不仅让老师们学习到了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也通过绘画和种绿植释放了自己的压力。相信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和学生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效率,共同构建学生们的健康心灵!

(供稿:艺术传媒学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