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上午,“从游心得第1期:全生异科导师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九河书院召开,副校长谢承红、各二级学院全生异科导师代表共计40人参加当天的交流会。

交流会上,7位全生异科导师代表进行工作经验分享。
师生之间从首次破冰活动,到亦师亦友,每次见面互动交流,都是拉近师生间桥梁的枢纽。智能工程学院全生异科导师、数理教学部教师尚万振,从学生根本目标兴趣出发,探讨有关话题,通过与学生的接触,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引领同学们做最好的自己。淬炼商学院全生异科导师、智能工程学院教师白雪艳,与学生一起共膳,走进书院,参加完满活动,增加师生之间彼此交流,产生新的互动。

陪伴是成长最好的礼物,通信工程学院全生异科导师、创意写作学院教师董玉文,通过工坊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人生百味,以心共情,走进内心深处。行政管理学院全生异科导师、创意写作学院教师房伟,结合自身专长,学生成长经历,举办编剧品影会,每期一个主题探讨。针对学生的烦恼,开设“真心话邮箱”,用匿名的方式进行邮件交流。建筑工程学院全生异科导师、创意写作学院教师王慧,从中国古典传统文学出发,帮助年轻一代的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体验中华历史的源远流长。

对待学生的积极性需要导师更深层次去挖掘,大数据学院全生异科导师、智能工程学院辅导员赵金晓,跟学生一起成长守望,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在一点一滴彼此靠近。艺术传媒学院全生异科导师、团委教师栾金,对于学生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结合学生实际反馈,进行活动的改进。通过学生活动记录方式进一步优化学生活动的开办形式,以更为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学生互动。

谢承红在总结中对全生异科导师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表示肯定,建议今后老师们在工作经验分享过程中应更注重工作方法、工作思考、工作感悟的“三个交换”。针对下一步工作,谢承红要求全生异科导师要抓住学生所需,认识、理解、研究、读懂学生,对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学生要做好“私人订制”;抓住产品供给,结合自身所长和现实资源,做好互动陪伴产品的设计和供给;抓住互动链接,充分用好书院等校内外资源,做好外出集体活动等各方面的保障。
据了解,9月底以来,在学校各部门、各单位的探索下,全生异科导师们围绕思想引领、互动陪伴、专项工作、生涯指导、综合发展等方面组织推进了大量具体而生动的全生异科导师工作,全生异科导师活动(互动)累计2700余次,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师生关系、教育生态,也为下一步各项工作的长足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
供稿:书院部
采写:李敏
摄影:杜成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