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进一步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持续推进学校“教育教学三提三创”主题年活动,5月9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组织师生代表150余人赴大汶口镇开展以“探寻历史印记,筑牢文化自信”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师生们在大汶口遗址博物馆开启了此次实践活动的第一站,在讲解员的专业引导下,同学们依次参观了四个展厅,近距离观察了出土的石器、陶器,以及复原的房屋和墓葬,深入了解大汶口文化的考古历程、社会形态及工艺技术,深入体验和理解大汶口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随后,师生共同观看大汶口遗址宣传视频,直观地体会到史前工匠的智慧,更加深化了对遗址文化价值的认知。通过实物观摩,学生们纷纷表示这些文物让历史变得更加生动可触,增强了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参观完博物馆,师生们来到大汶河河畔的明石桥。教师结合明石桥独特的建筑特色与深厚的历史底蕴,现场为同学们讲授了古代水利工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保护与当代乡村振兴的联动意义,不仅让同学们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也唤醒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励着他们勇担使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传承者与守护者。

此次实践教学活动以历史为课堂、以文物为教材,采用沉浸式教学形式,拓展学生学术视野,深化文化认同,增强社会责任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落实"教育教学三提三创"、创新实践教学形式的重要举措。我院将持续推进"行走的思政课"建设,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厚植学生文化自信,为培育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的时代新人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