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报告数量第一!泰山科技学院三篇论文在全国素质教育学术年会作报告

时间:2025-10-23 12:39:43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10月17日至19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2025学术年会在辽宁大连隆重召开。年会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素质教育”。来自260余所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656名与会代表及大连大学师生线下参会;线上通过超星平台、大连大学视频号等进行直播,共有5600余人次收看了开幕式及大会报告,会议照片直播点击量10万余人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原党委书记姜治莹,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孔峰,大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孙美艳等嘉宾出席。

会议前期,泰山科技学院三篇论文成功收录论文集,收录数量居各高校排名前列。在18日下午的专题研讨环节,我校通识教学部人文与艺术教研室主任周雨童,电影评论中心教师冯雯艳,敢当书院发展导师赵晓宇,分别作专题报告,报告数量在各高校中排名第一位。

本次年会期间,中国高教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泰山科技学院常务副校长谢承红应邀出席,并担任“专题研讨四: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角色重塑与能力提升”环节的主持人,引导与会学者展开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周雨童作题为《素质教育导向下民艺传承人的校园延伸机制创新》的专题报告。泰山科技学院在素质教育理念引领下,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创新构建了“传承人—校园手艺人—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校园延伸机制。通过“双轨协同”的制度保障、“四阶递进”的课程体系以及多维实践平台,系统将泰山皮影、泰山豆腐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该机制有效应对了传承主体老龄化与传播渠道单一等现实挑战,培育了一批兼具技艺素养与文化认同的“校园手艺人”,推动非遗保护从“文化保存”向“文化再生产”的范式转型,为应用型高校服务地域文化传承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大连艺术学院等高校学者对该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再生”注入了新动能。

冯雯艳以《从专业传授到生命对话:本科生导师在素质教育中的角色跃迁—基于泰山科技学院“全生异科导师制”的实践探索》为题做专题汇报,深入阐释了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我校的“全生异科导师制”如何有效回应教育困境,重塑师生关系,守护育人本质。汇报指出,当前教育正面临技术理性冲击带来的价值危机、素质教育失衡以及传统导师制疏离等多重挑战。为摆脱这些困境,我校构建了以“全员、全程、全方位”为原则的“全生异科导师制”,依托书院制生活场域,打破专业壁垒,推动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向“生命成长对话者”的根本性跃迁。并详细介绍了该制度通过“情感联结、价值共建、生涯勘探”三重核心机制,为学生提供持续情感陪伴、隐喻教育引导和个性化资源链接的实践路径。

赵晓宇在“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景”专题研讨中,作题为《全人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方法的生态重构——基于泰山科技学院书院多导师制的探索》的报告。她系统分享了我校在全员书院制育人模式下,通过多导师制构建素质教育新生态的实践与思考。报告详细阐释了在书院平台中,发展导师、全生异科导师、工坊项目指导教师等多类导师的角色定位与协同育人机制,呈现了我校将素质教育从“教学场”无缝延伸至“生活场”的常态化育人模式。西南交通大学孔祥彬等与会专家对我校在导师资源上的大力投入与创新实践表示高度赞赏,并就各类导师的具体工作机制、全生异科导师体系的构建与运行等话题,与汇报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此次学术年会的深度参与,是我校素质教育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为学校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面向未来,泰山科技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创新的精神,积极应对数智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持续探索素质教育的新路径、新范式,努力培养具备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中贡献更多“泰科智慧”与“泰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