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首届大汶口文化节暨第二届大汶口文化周启动式在泰山科技学院举行

时间:2025-05-11 13:24:52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5月10日,正值第九个“中国品牌日”,由泰山国际品牌文化研究院、大汶口文化品牌建设办公室、泰山科技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大汶口文化节暨第二届大汶口文化周启动仪式在泰山科技学院举行,活动主题为“溯源大汶口,传承文化根”,以传承中华文明根脉为使命,搭建起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交融的桥梁。

家庭周报社副社长王好凤;原泰安市政协副主席、一级巡视员张庆明;泰山国际品牌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大汶口文化品牌建设办公室主任董传元;泰安大汶口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贾效华;泰山科技学院党委委员、常务副校长谢承红;党委委员、校长助理丁海奎;以及各文化单位相关负责人,部分文化研究组织代表、泰山科技学院青年师生大汶口文化志愿者共20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

敢当书院舞狮工坊亦带来极具传统特色的舞狮表演拉开帷幕,以精湛技艺诠释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行政管理学院大学生艺术团以优雅灵动的舞蹈《执扇舞华章》,将古典美学与艺术魅力完美呈现,为现场观众献上一场视听盛宴。

谢承红致欢迎辞,他对各位专家学者、社会各界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学校办学历程、人才培养模式和近年来取得的育人成果作了介绍。他表示,泰山科技学院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依托十大书院传承书院文化,依托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承担非遗研习,开设“齐鲁历史与文化”“泰山石文化”等课程。6000多年前,大汶口先民在泰山脚下点燃了文明的星火,沿着大汶口文明的足迹,泰山科技学院正矗立在这片承载厚重历史的土地上,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远古文明的基因、书院教育的传统与现代大学的使命在此交融激荡。学校全面参与到大汶口文化节的活动,师生们将努力做文化血脉的守护者、做文明对话的践行者、做创新传承的探索者。

原泰安市政协副主席、一级巡视员张庆明在致辞中表示首届大汶口文化节以“溯源大汶口,传承文化根”为主题,聚焦中华文明源头保护与创新发展,组建志愿者团队,推动文化全民参与。强调此次活动旨在筑牢文明传承根基,通过学术深耕、文旅融合及国际传播,激活大汶口文化当代价值,为民族复兴注入文化自信。

深圳市泰安商会名誉会长张庆伟谈到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将依托其科技与文化融合优势,助力大汶口文化传承创新。通过数字展览、文创开发等创新形式推动大汶口文化走向世界。商会将发挥桥梁作用,链接大湾区资源,促进文化科技合作与文旅产业融合,助力大汶口文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绽放新活力,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跨时空对话。

泰山国际品牌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大汶口文化品牌建设办公室大汶口文化品牌建设办公室主任董传元介绍道:大汶口文化节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聚焦大汶口文化传承与品牌建设,通过学术研讨、非遗体验、文旅融合等举措激活文化基因,共同推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构建文旅发展新动能。

在与会领导和嘉宾的饱含深情的致辞中,我们感受到了对文化传承事业的殷切期望。市领导、主办方领导和嘉宾代表张庆明、丁海奎、董传元、王好凤、李衍青、董庆军等上台,通过“陶器纹饰点亮”这一极具匠心的环节,用镌刻着大汶口陶纹的灯柱点亮主舞台。当灯光渐次亮起,那不仅是对千年文化的致敬,更象征着大汶口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也预示着本次文化节必将如这耀眼光芒,绽放出独属于中华文明的绚丽光彩!

由主办方领导丁海奎、董传元为第二届大汶口文化周团队长周常安、副队长孙帅授旗。这面旗帜承载着责任与使命,相信在团队的努力下,文化周活动将取得圆满成功!

文化传承离不开学术的支持,由丁海奎、董传元共同为大汶口文化学院、大汶口文化研究院完成揭牌仪式。这两所机构的成立,将为大汶口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平台。

大汶口文化学的创立,是对大汶口文化的进一步深化。大汶口文化学术部主任温兆金宣读大汶口文化学框架,涵盖基础核心学科、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现代应用学科以及综合理论学科5大领域、下设大汶口文化考古学、大汶口文化历史学、大汶口物质文化研究等15个子学科,聚焦实物研究、理论建构与现代实践,希望通过共同参与这些课题的研究和探索,力争早日完成较为完善的大汶口文化理论体系。

为进一步拓展大汶口文化的传播范围,促进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由董传元为大汶口文化粤港澳大湾区传播中心、东平研究中心、平阴研究中心进行授牌。

在此之后,由揭牌嘉宾董传元、丁海奎、贾效华为大汶口文化鲁豫苏皖联盟揭牌。

为赓续文化传承的时代薪火,120名青年志愿者正式加入大汶口文化青英工程,组建青年先锋团队,用实际行动搭建起古老文明与当代青年的对话桥梁。活动现场,孙帅宣读了志愿者代表名单后,由张庆明、丁海奎等领导为志愿者代表颁发证书。青年群体正以文化传承生力军的姿态,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书写时代答卷,让大汶口文化的千年底蕴在青春力量的托举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民族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石。

启动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嘉宾前往汶阳书院新教育实验展厅、东岳书院泰山石敢当展厅、泰山非遗博物馆、巨幕影厅进行了参观交流。

据主办方介绍,首届大汶口文化节暨第二届大汶口文化周时间为5月10日—5月16日,主题活动包括:大汶口文化现场体验暨陈氏太极拳展演、大汶口文化泥塑文化活动、大汶口文化非遗文化活动、大汶口文化农耕文化和红色文化活动、《泰安市大汶口文化遗址保护条例》宣传、泰山科技学院青年教师走进大汶口研习交流、文化IP共创计划发布。

活动来访嘉宾泰山科技学院印象谈

书院是古代中国的人文大学、国学重镇。放眼古城泰安的人文历史,书院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范仲淹门下多延贤士,孙复之于泰山书院、石介之于徂徕书院,影响颇为深远。范成大所谓四大书院,首举徂徕书院。全祖望称,“宋世学术之盛,安定、泰山为之先河,程朱二先生皆以为然。”泰山学派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书院精神、书院文化需要在当代中国得到积极传承和光大,而泰山科技学院突出书院制育人特色,高起点、高标准建成全院落、围合式书院,开国内高校之先河,堪称一大创新!

——家庭周报社副社长 王好凤

泰山科技学院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接地气!既符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节奏,又适应当前科技力量的增长!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书院建设好、学科专业性强!为大学生提供了多方面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谢谢志愿者们的真情付出!我作为一个泰安人也为之自豪!

——深圳市泰安商会名誉会长 张庆伟

泰山科技学院为此次文化节提供了极为优质的平台,校园环境宜人,设施完备,让来自各地的文化爱好者能够舒适地交流。开幕式庄重而热烈,浓厚的文化氛围令人沉醉,现场处处彰显着对大汶口文化传承的重视。活动之余,参观学院的非遗展示馆,更是一场难忘的体验。馆内丰富多样的非遗展品,从精美的手工艺品到传统技艺的展示,都体现着大汶口文化的深厚底蕴。在这里,我看到了年轻人对非遗文化的热情,也看到了大汶口文化传承的希望。未来,我愿与大家携手,共同推动大汶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大汶口民俗博物馆馆长 周常安

中国大学分科(系)教学源于1035年石介、孙复、胡瑗创办的泰山书院,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泰山学派,开启了绵延700余年的宋明理学。泰山科技学院四位一体双院制育人模式是继承中华优秀文化,特别是办学模式的典范。书院工坊制作继承与创新结合,是新时代大学教育、教学的成功探索,一定会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结出丰硕成果。我们期待泰山科技学院越办越好,办出泰山特色,形成新的泰山学派。

——泰安徂徕山大汶河历史文化研究学会会长 李宗保

在泰山科技学院,我深切感受到“全员书院制”的育人特色以及学校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学校建有非遗中心、非遗博物馆,开设非遗相关课程,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成长服务,太难得了!有机会我也将推荐相关剧组来泰山科技学院实地考察,进行艺术采风活动争取,推动“点亮线长面广”合作,为山东“文化两创”注入青年动能,联合企业开发非遗衍生品,推动非遗从“活态传承”向“青年共创”升级。

——中国非遗网主任 董宪雷

泰山科技学院给人以青春的感觉、青春的校园、青春的学子、青春的教育团队、全新的办学理念,一片青春的蓬勃朝气。让我激动地题写了四个大字“青春万岁”。

——大汶口文化书画艺术中心主任、玻璃反画非遗传承人 裴敦安

来到泰山科技学院,看到学院的书院在传统文化,大汶口文化、非遗文化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和积极的实践。看到学子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积极展现的创作作品,那种溢于言表的自信,深深地感染到我,学子们处在一个好的时代。优美的环境,良好的氛围,积极的热情,我推荐泰山科技学院。

——大汶口文化土陶工坊土陶非遗传承人 王延华

泰山科技学院对这次活动很重视,每一位负责接待的志愿者热情、专业,开幕式活动结束后,大家参观了学校的书院,非遗博物馆,学生在学校里竟然能拥有“自己的一块田”,这足以说明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和丰富的课外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泰安市清风书画院院长 王绪润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泰山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深度交融——巍峨泰山的雄浑气象与校园内“勇攀高峰”的治学氛围相得益彰,看到师生们在书院工坊空间迸发创意,真切体会到学校将泰山“挑山工”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生动实践。泰山科技学院既有厚重的文化底色,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我推荐泰山科技学院。

——肥城实验中学历史教师 聂晓玲

这场承载千年文明基因的文化盛事,不仅是对先民智慧的致敬,更是新时代文化传承使命的庄严践行。相信在各位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大汶口文化志愿者一定会在文化周主题活动中深度探寻大汶口文化密码,以思想碰撞凝聚传承合力,用创新实践激活文明新篇,共同书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答卷。